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請問芳名~~《Tikki Tikki Tembo》的導賞與推薦


◎請問芳名~~《Tikki Tikki Tembo》的導賞與推薦


  撰文.攝影/呂嘉紋(桃園縣高原國小主任) 97.09.01(一)


 


【以下的作品內容,是我應邀在桃園縣教處的教育電子報「好書報報」專欄,所撰寫的文章,請大家在閱讀完後,如果有特別的心得與想法,歡迎來函指教。】


 


一、與書結緣的好時機:


  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


  剛開學,有一年級的新生懵懵懂懂地踏進國小的校園,也有二年級升上三年級,以及四年級升上五年級的小朋友,面臨重新編班的安排,與另外一群同年級的小朋友,共同組合成全新的班級陣容。


  在這「世代交替」的時刻,每個人的「貴姓」與「芳名」,也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因為不管是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或是導師、行政人員、科任老師與小朋友之間,「我叫做什麼名字?」「我的興趣與嗜好是什麼?」等,這些基本的個人資料,就像是一份見面禮一般,在彼此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就要清楚、完整地致贈給對方,讓別人對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Tikki Tikki Tembo》這本書,是與「名字」有關的一則趣味故事,非常適合老師(尤其是那些剛接任一個新班級的老師),可以透過講述這則故事的過程,讓班上小朋友因為陌生、不熟悉所凝結而成的氣氛,立即獲得「解凍」與「加溫」的效果,讓師生之間的關係更親密、更貼近。


 


二、這本書的身分資料:


  

  書名:Tikki Tikki Tembo



作者:Arlene Mosel


繪者:Blair Lent


出版社:Henry Holt


定價:$245


ISBN0805011668


【補充說明】


  由於這是一本英文的繪本故事書,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中文的翻譯版本,所以在一般坊間書局的櫥櫃上,應該很難找到它,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採用網路訂購的方式,來擁有這本書。


  另外,如果你到一些知名的大書局,在設有英文的圖書專櫃裡,想要親身體驗與這本書邂逅的美妙經驗,要提醒你的是,這本書並不會被放在以書名「T」為首的架位上,而是會被放在以繪者名字開頭的那個英文字母「L」的架位上。


 


三、這本書的內容簡介:


  很久以前,古老的中國有一項特別的習俗,那就是老百姓會替他們剛出生的兒子,取一個非常長的名字,以表示對於這個孩子的寵愛與寶貝之意,但是,如果第二個兒子出生以後,對於「要取什麼樣的名字?」這樣的問題,他們也就不太注重了。


  在一座小小的山莊裡面,有一位媽媽生了兩個兒子,老二取名為「Chang」(表示微不足道的意思),老大則是取名為「Tikki Tikki Tembo no sa rembo chari bari ruchi pip peri pembo」(表示非常的重要與珍貴)。


  每天早晨,媽媽都會帶著兩個兒子到河邊洗衣服,並且警告他們:「千萬不可以靠近堤岸上的那一口古井喔!否則就會掉下去,發生意外。」


  但是,這兩位小男孩始終沒有把媽媽的話放在心裡,他們仍然在古井旁邊玩耍嬉戲,甚至爬到了這口古井的上面,一不小心,Chang就掉到古井裡面去了。


  Tikki Tikki Tembo no sa rembo chari bari ruchi pip peri pembo飛也似地跑到河邊,告訴媽媽:「Chang掉到古井裡面啦!」


  媽媽趕緊要Tikki Tikki Tembo no sa rembo chari bari ruchi pip peri pembo跑到另外一個山頭,找那位有一把長樓梯的老公公,請他立刻把Chang救上來。


  經過了一番的折騰,以及心肺復甦術的急救過程之後,Chang終於被救起來,而且也和從前一樣的活蹦亂跳了。但是,這兩位小男孩似乎沒有因此而得到教訓,他們後來又回到這口古井邊玩耍嬉戲,也再一次地發生掉到古井裡面的意外,只不過,這一次換成了Tikki Tikki Tembo no sa rembo chari bari ruchi pip peri pembo……。


至於故事的結局,究竟會如何演變呢?那就得請你自行去翻閱這本書囉!


 


四、在敘說這本書的時候,你所要注意的幾件事情:


  1關於「這一長串的名字」。


  要把《Tikki Tikki Tembo》這則故事說得既生動又有趣,首先,你必須花一些時間,把故事中大兒子的名字(Tikki Tikki Tembo-no sa rembo-chari bari ruchi-pip peri pembo)背得滾瓜爛熟,建議你可以將它們拆成四個段落,分開來背誦,尤其是後半段的部分,更要多花一些時間,不斷地練習。


  如果發現要將這一長串的文字背起來,有點兒吃力與困難,你也可以試著將它們略做修改(這樣子做,並不會影響到整篇故事的情節發展,有時反而還會有額外加分的效果喔!),改成你自己最熟悉、最能夠琅琅上口的文句內容,例如:你可以把大兒子的名字改成「Honda Yamaha Suzuki and Sony Kodak Toshiba」,名稱雖然不同,但是故事的趣味性仍然存在。


  2關於「那一口古井」。


  在這則故事當中,兩位小男孩分別掉進了那一口古井裡面,但是,「『古井』究竟是什麼東西?它到底長成什麼模樣呢?」相信對於現在的小朋友來說,應該很少人曾經親眼目睹過吧!因此,這個與小朋友現實經驗相去甚遠的名稱,也就很容易變成在敘說這則故事時的阻礙了。


  建議各位老師,可以將小男孩發生意外的這口古井,改成村莊裡的某個池塘,或是學校裡的生態池,也許這樣會更貼近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更能夠讓他們對於書中的描寫產生共鳴。


  3關於「說故事的語氣與節奏」。


  在這本書當中,「小男孩掉到古井裡面去」以及「小男孩向老公公求救的過程」,是明顯的兩個故事段落,只不過,老師在講述這些情節的後半段篇幅,或是陸續提到大兒子的名字時,說話的語氣與節奏必須變得非常急促而且快速,如此才可以把故事中緊張、驚險的那一面呈現出來。


 


五、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你還可以再深入探究的部分:


  1關於「插圖的繪畫技巧」。


  由於這是一則以中國民間習俗為題材的口傳故事,故事的內容隨時都有可能會被修改或是重新編寫,在書中插圖的繪畫技巧上,採用潑墨山水的表現方式,除了可以突顯濃濃的中國風之外,在淡淡墨色像雲霧暈散開來的畫面中,也象徵著這個故事讓人處於虛無縹緲的感覺。


  2關於「故事所描寫的地點」。


  這則故事所描寫的地點,是設定在一座擁擠、封閉的山莊當中,這不僅顯示出它在交通上的不便利,同時也造就了老百姓的觀念相對比較保守,難怪,對於剛出生長子的命名方式,老百姓都會深信不疑,甚至到後來還演變成世世代代奉為圭臬的「傳統」,生活環境的區隔,對於一個人觀看這個世界的角度與視野,影響真的是非常深遠呀!


  3關於「故事中隱含的刻板印象」。


在這則故事當中,我覺得還有一些隱含的刻板印象,也許值得我們在帶給小朋友趣味的情節之後,還可以繼續與他們再討論,或是再做價值澄清的地方,例如:為什麼家中洗衣服、照顧小孩的責任,仍然必須由媽媽來獨力承擔呢?為什麼老人總是扮演著「精神不濟、昏昏欲睡」的角色呢?為什麼故事裡的主角是以兩個男孩為主呢?這會不會有「重男輕女」的嫌疑?


4關於「安全教育的宣導」。


對於故事中兩位小男孩一再地掉到古井裡面去,如果回到現實的情境,我們必須讓年幼無知的小朋友分辨清楚,這可不是一樁「兒戲」喔!可不是在一些危險的意外災害發生過後,隨隨便便就能夠重新「再度復活」的戲碼。


我們可以和小朋友討論:為什麼不可以到井邊(或是池塘邊、生態池邊)嬉戲?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還有哪些地方是很容易發生意外災害的呢?如果發生緊急的危難事件,我們可以向哪些人員(或是哪些單位),尋求支援與協助呢?當有人發生溺水的意外,正確的處理流程是如何呢?


 


六、與這本書有關的素材資料庫:


  1D. L. Ashliman的英文故事簡述文字


  2Paul Wing的說故事聲音檔


這個故事加上皮影戲演出的影音檔


小朋友說演這則故事的影音檔


大學生說演這則故事的影音檔


關於這本書的討論意見檔(外文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