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禮貌三明治


◎禮貌三明治
  撰文/呂嘉紋(桃園市仁和國小教師) 108/4/9(二)

※背景的介紹以及使用的時機
  記得有一次,學校邀請鄰近的消防分隊來跟小朋友們做「防溺」的宣導。在活動結束前五分鐘,負責主講的大哥哥把現場開放給所有人來提問。
  只見小朋友們一個個把麥克風接了過來,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紛紛出籠:「你有遇過什麼樣可怕的溺水事件嗎?」「當初你怎麼會想當消防隊員呢?」「消防隊員一個月的薪水有多少?」……。
  當時,在台下的我如坐針氈,然而,並不是我認為小朋友們發自內心、天真直白的問題不太妥當,而是我發現如此提問的方式太「開腸剖肚」了些,不僅讓人聽起來覺得很刺耳、很不舒服,這其中似乎也少了那麼一點點的「禮貌」與「尊重」。
  後來,更令我倍感驚訝的是,我發現在許多的公開場合(例如:演講、課堂上、有獎徵答、宣導活動等),只要我們有機會讓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的犯下了這樣子的錯誤。在此同時,我也深自檢討──這不怪他們啦!因為或許從來就不曾有人在一旁適時的提醒,也不曾有人為他們完整介紹「應該要怎麼做」的正確方法呀!
  於是,我用心設計了一個取名為「禮貌三明治」的有趣課程,只要我們把要跟別人分享的內容像早餐吃的三明治一樣,分成「上層的土司麵包」(開場白)、「內餡」(主要分享的內容)和「下層的土司麵包」(結尾)三個部分不僅可以讓人對於你井然有序、有條有理的分享內容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而且,大家對於你有禮貌、從容不迫的說話態度,也會有大大加分的效果喔!  




※上層的土司麵包(開場白)
在寫作文章、和別人聊天,或是跟台下的觀眾朋友們演講的時候,一剛開始,我們所撰寫(或是講述)的那一大段內容,就叫做「開場白」。
只不過,在教學的現場,我常常看到許多小朋友也許是因為緊張,或是不知道要如何完整表達內心的想法而詞窮了,在一「開場」的時候,就腦筋一片空「白」、整個人傻楞楞的呆住了,形成「開場白」另外一種搞笑版的解釋。
為了避免類似的情形發生,我把在「開場白」所應該要具備的內容,以簡單的「三大任務」來條列說明,為了加深小朋友們的印象,我甚至把這三大任務按照「您」、「我」、「它」的人稱代名詞順序來排列。

(第一個任務):要有禮貌的跟大家問好。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只要我們的態度真誠、對其他人多一點禮貌,即使我們做得不夠好,別人也不會隨便亂怪罪的)因此,我告訴小朋友們:「不管你們想要分享的內容是什麼,一開場,我們一定要先跟台下的觀眾很有禮貌的問好,為自己的一開口就贏得別人很棒的印象分數。」
這就是我所謂「您」的部分,也是之前為什麼我會覺得小朋友們在公開場合的發表很刺耳、很不恰當,因為……他們總是缺少了這一個部分的內容安排啊!

(第二個任務):簡單的自我介紹。
由於在某些場合,台下的觀眾不一定知道目前在台上拿著麥克風講話的那個人究竟是誰?因此心中難免就會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如果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立即解答台下觀眾心中的疑惑,不僅有這個必要,而且也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為。
只要現場有一位陌生的新成員,我們就必須進行自我介紹的這個程序,當然啦!如果在場的各個成員之間都已經相當熟識了,這個自我介紹的安排就可以省略不做,否則會讓人有一種畫蛇添足的奇怪感覺。
而這就是我在「開場白」裡面,所謂「我」的部分。

(第三個任務):報告你現在要做什麼事情?
每個人開口對台下的觀眾說話,總會有他想要傳達的重點與目的,如果在一開場的時候能夠把「它」交待清楚,就可以讓觀眾不至於毫無頭緒,也可以更聚焦在接下來你想要分享的內容上面了。
這樣子的方式,就好像我們每次在參加一些典禮的開場,大會的司儀總是會把這個活動的主題名稱字正腔圓的播唸一遍,如果用專業的術語來稱呼這個舉動叫做「報幕」,對於我來說,則是喜歡將它改稱為「報目」,也就是把你現在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清楚而且簡短的跟別人「報」告的意思。
而這個「報目」的內容,就是我所謂「它」的部分。

如果是在那一場「防溺」宣導的場合,在提出我想要問的問題之前,我會先加上這樣子的「開場白」:
「消防隊的大哥哥以及在場的所有老師和小朋友們,大家早安!(有禮貌的問好)我是○年○班的○○○,(簡單的自我介紹)感謝大哥哥今天撥空到我們學校來為我們演講,讓我們對於『防止溺水』這個主題有更清楚的了解。(提出自己真誠的感謝)在聽完大哥哥的介紹以後,我有一個疑問想要提出來,再麻煩請大哥哥為我解答……。(報目)

我深信,在如此有條不紊、不慌不忙、依序完成了「您」、「我」、「它」的三大任務以後,小朋友們不僅可以輕易完成所有導覽、寫作、演講或是聊天時「開場白」的內容,後續也可以更有自信的和別人分享你的想法和意見了唷!

※中間的美味餡料(主要分享的內容)
如同一塊三明治到底美不美味?可不可口?中間的餡料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一般來說,在閱讀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位成員所分享或是討論的「餡料」,就像大多數的三明治總是夾藏著「蔬菜」與「肉片」的道理一樣,主要包含了下列兩個重要的成份在裡面——

1.「敘述」的成份
不管是在閱讀完一則剪報、一篇故事或是一段影片的內容以後,每一位成員都必須具備將這些素材的重點重新倒帶、再敘述一遍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要把這些素材裡面的幾個重要元素完整且清楚的交代,其中,最主要就是要回答以下的這兩個問題——

是什麼?(時間:哪個時候?/地點:在哪裡?/主要角色:有誰?還有誰?)
 怎麼了?(問題:這些角色遇到了什麼樣麻煩的事情?/過程:這件事情一開始怎麼樣?後來怎麼樣?事情有什麼轉折嗎?最後怎麼樣了呢?)

如果以〈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為例,我們可以將它做這樣子的敘述:「很久很久以前(時間),在一個偏僻的鄉村(地點),有一位老農夫(主要角色),他每天到田裡辛苦的工作,卻發現每一株秧苗都長得好慢喔!(問題)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過程一);後來,他到田裡把每一株秧苗都拔高一些……(過程二);結果,隔天他到田裡一看……(過程三)

2.「評論」的成份
在敘述完這些素材的重點內容以後,每一位成員的心中應該就會潛藏著一些喜、怒、哀、樂的情緒在裡頭,或是會有一些是、非、對、錯的批判意見油然而生,透過大家相互溝通、討論與交流的管道,不僅可以達到集思廣益、腦力激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具體成效,也可以避免自己落入管窺之見、自怨自艾的情緒泥沼之中而不自知喔!

※下層的土司麵包(結尾)
如果要讓人留下既深刻又美好的印象,在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以後,我要所有參與的夥伴們可千萬不要急著立刻結束自己的發言內容,而是要再加上一個像是下層土司麵包的完美結尾。
它包含了以下的三個重點——
1.感謝:要適時表達你內心對於這個團體或是其他夥伴的感謝之意。
2.讚美:要真誠說出你對於這個團體或是其他夥伴的讚美之詞。
3.期盼:在聆聽完你的分享內容以後,最後,請提出你對於這個團體或是其他夥伴的最終期盼。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再加上這樣子的結尾:「感謝大家這麼專心又有耐心的聆聽我所分享的內容(感謝),您們是我見過最有水準的觀眾,也是我最敬愛的共學好夥伴(讚美),期盼接下來我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一起共同成長,讓閱讀不再只是一個人孤獨的旅行,而是一群人對於這個美麗世界的深度探尋……(期盼)。」


 本文摘錄自嘉紋老師已經出版的
 《閱讀甜甜圈
    ~~十人共讀聊素會的籌劃與實作寶典》書,





2 則留言: